“社工姐姐,你们回来啦?”“李响妈妈,李响最近都好吧?”
“社工姐姐回来咯!”“田大,在见你之前我就在想,再见面时我能不能忍住不掉泪。”
5月10日上午9点半,细雨绵绵,四川新东方德阳天元烛光小学门口,上演了上面的一幕。互道问候后便是紧紧的拥抱,如亲人重逢般——
李响妈妈是5.12地震那年,天元小学四年级学生李响的家长。田大是时任天元小学校长的田识全。他们口中的社工姐姐,那个没忍住掉了眼泪的姑娘,是南理工07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该校首批抗震希望社工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之一的张婷婷。
5月10日,南京理工大学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回访座谈会在新天元小学会议室进行。经历过5.12地震的部分天元小学的老师家长,学校志愿服务队督导、公共事务学院张曙教授及部分志愿者,共话携手走过的灾后日子。光阴荏苒而过,南理工志愿者服务队已经连续在这里服务了10年,成为江苏省唯一一所坚持服务10年的高校。10年的时间,这里也成了社工姐姐们的第二个家。
一句句亲亲热热的“社工姐姐”将记忆拉回到10年前的那个9月——
张婷婷与孩子们
板房教室有了欢笑,多了规矩和爱
2008年8月底,张曙教授接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邀请,来到德阳天元小学,参加四川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同行的还有学生吴思宇、张婷婷,当时她俩也不过是23岁的姑娘。
吴思宇在日记中写道:带着年轻人的血气方刚,辗转颠簸了30个小时的火车,我们来到了距离震中较远的天元小学,眼前并没有出现残砖断瓦的场景,只是教室在地震中成了危房,学生们都在板房中上课。我们成了孩子们口中的社工姐姐。
张曙教授说,经过走访和快速现场评估后,我们发现要将第一步的工作重点由震后心理创伤辅导转为缓解师生压力,帮助师生重拾信心,解决因地震而凸显、叠加的城郊结合部学生的各类问题,如低学业成就、隔代抚养、家庭不睦、师生关系沟通不畅、学校活动单一等。
随即,“爱心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挂牌,吴思宇和张婷婷便开始了学生、老师、家长的三条线的工作,白天听课、开座谈会,跟进学生偏差行为问题、低学业成就问题;开展社工示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黑板报,活跃学习气氛,融洽师生关系,缓解师生压力;放学后家访,了解家庭问题,讲解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学习习惯、处理情感困扰、人际关系和灾后适应性等问题。
在她们的操持下,天元小学有了第一次在操场上举办的趣味新生见面会;有了充满仪式感的主题班队会;原本严肃的田校长第一次扮演圣诞老人给师生派发圣诞小礼;有了家校委员会,很多原本不会用QQ的家长加入了家校沟通QQ群……原本狭小简陋的板房教室里多了笑声。渐渐的,学生把社工姐姐当成了最亲的朋友。每到课后,小小的工作室内总是挤满了稚嫩的小脸。
有学生悄悄告诉张婷婷,老师上课时让做错题的人举手。他很纠结,举手太没面子,不举手就是不诚实。老师还让自习课讲话的同学自己打嘴巴。张婷婷又悄悄地把孩子的这两个烦恼和任课的王老师说了。王老师这才意识到,她原本只是想看看正确率的一个小举动和一次小惩罚却让学生如此在意,小心灵也有大自尊,得改进一下教学方法。吴思宇通过“魔法师变变”的游戏了解到,四年级某班的师生关系需改进。游戏中,孩子们认为魔法棒可以将语文老师变成小白兔,可以将数学老师变成大老虎。从此,语文老师更加严格要求,数学老师稍稍降低了说话的分贝。
社工姐姐成了一座桥梁,让师生可以走到对方心间。社工姐姐有时是和蔼的,有时也是严厉的。为解决很多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作业完成质量差的问题,志愿者们开设了“激励奋斗”跨越学习障碍小组,督促完成作业,端正学习态度,讲解解题方法,指点学习方法。小组开设3个月后见到了成效,作业困难户少了,一个原本考30分的孩子能考80多分了。除了欢声笑语和爱,社工姐姐还把更多的规矩带到了孩子们中间。
在驻点服务的3年中,南理工共12人次参加过志愿服务。吴思宇、张婷婷、刘静文……她们共同的名字叫“社工姐姐”。3年来,这些社工姐姐提供个案服务1983人次,小组工作876次,139次讲座,学校活动84次,班会401次,社区工作110次,社工课堂342节,辐射服务99次。社工服务覆盖师生、家长累计84236次。
千余个日夜的相处,分别时总有不舍。驻校服务结束,社工离开天元小学时,学生何振川的妈妈写了长长一封信,信中说到:“一提到‘走’,心里有些隐隐作痛,对于儿子何振川的教育,真希望有你们的帮助。不想让你们走,太想留住你们,校园里的‘爱心屋’‘爱心岛’怎能没有你们,希望你们永远做孩子们的‘社工姐姐’。”
抗震希望社工南京理工大学志愿服务队工作室
收获最精彩的专业体验和人生历练
张婷婷刚结束半年驻点服务回校后,同学们几乎是不认识她的。这还是那个课后爱吃零食爱睡觉、上课坐最后一排发呆的“婷公主”么?“公主病”被彻底丢掉了,丢在了驻校服务的半年里。
刚到德阳那天,张曙老师让张婷婷先打扫个地方住下来。拖地才几分钟的她开始掉眼泪,在家里连洗头发都是爸爸代劳的她实在遭不了这“罪”。转变也许是从那次“拖地引发的谈话”开始的。张曙教授从认清现实、厘清思路,谈到了工作方向,专业思考,将张婷婷拉到了眼前要做的一堆现实工作中。
白天搞活动、谈心,放学后家访、辅导,晚上加班做计划、写总结,抽空上街买材料布置工作室,去二手市场淘换旧家具,买油漆自己刷墙……巨大的工作强度虽然有身体的疲劳,但也激发了婷婷年轻生命中的斗志和愈挫愈勇的精神!“我的独立性强了,潜能被挖掘出来,工作得到认可让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骄傲!我更自信了,原来我是这么能干的人!”张婷婷在服务心得中这样写道。
“实践中得到了专业能力的提升,有了最精彩的专业体验,进而有了更深层的专业成长反思”是张婷婷和吴思宇口中最大的收获。
吴思宇说,刚开始的小组活动中,她严格按照课本程序进行,白天做小组活动和个案辅导,晚上做文字计划和总结,夜夜打疲劳战,服务成效却并不理想。现场督导老师,南理工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建议:适当缩短小组活动的准备时间,在计划上“偷工减料”,但小组活动过程不马虎,甚至是加大小组活动的内容。这方法对于事多又杂的局面来说十分有效。渐渐的,她带小组游刃有余了,领导组织能力、现场控制能力、分享讲解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张婷婷在处理个别问题学生的个案时,联系到社会工作中“人在情境中”的理论,即“外在的问题总是有背后的脉络的,要实现干预,就要从脉络出发”,总是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开始查找原因,一一解决。有个孩子成绩不好,张婷婷了解后发现,除了自觉性差,不懂方法之外,没有认同感,没有信心是更重要的原因。所以,张婷婷一边帮他补习,一边和老师商量,单元测验中给他“特权”——允许他翻书。渐渐的,孩子的成绩有了逐步提高,半年后即便没有“特权”,也能达到平均成绩。
除此之外,“这是人生最精彩的首场职场体验和人生历练”也是社工们最自豪的。和去机构实习不同,社工们来到震后学校驻点,扑面而来的各类问题,要处理的和家长的、和老师的、和学生的各类关系,就是一个真刀真枪的赛场,比一些去其它机构或者公司实习的同学来说,这里的体验更白热化,虽辛苦却真切。
现在的张婷婷是南理工紫金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老师,她专业性强,理论知识讲得透彻,实践知识讲得精彩,在学生中广受欢迎。吴思宇在成都有了一家约20人的希望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当年参加全国抗震救灾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团队中唯一一个留在四川自主创业,成立社会组织,致力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相关社会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前不久因为工作出色,成为了一名“85后”的成都市高新区人大代表。其余几名参加过驻点服务的社工也都在从事着和社工相关的工作。
天元小学
志愿服务不散场,牵手相助路更宽
结束3年的驻点服务后,志愿服务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张曙教授带领的社工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回访,完成评估报告,针对出现的阶段性问题给与建议和指导。如今,天元小学的校长和教师们在教学中常常运用社工当年留下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当年的小娃娃如今已成了大学生,不少孩子都和社工姐姐在社交平台上有联系。知道社工姐姐要回天元小学的消息,远在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读书的廖静文和其他一些同学都通过视频的形式,回忆了当年和社工姐姐一起走过的快乐时光。地震那年读四年级的何振川一直努力,中学阶段接连获得多个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化学竞赛大奖,去年考到了社工姐姐的学校,成为了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兵器专业的一名学生,朝着儿时悄悄告诉过社工姐姐的想成为一名兵器科学家的理想又靠进了一步。当年那个跟在社工姐姐后面做黑板报,写作业的戴眼镜的“小尾巴”和社工姐姐今后又会多一层更亲近的关系——校友。张婷婷也还像以前那样,关注着小振川的学习和生活,除了定期了解学习情况、学习规划之外,总是不忘抽空来带振川改善下伙食,顺便叙叙旧事趣事,聊聊今日今后。
因为南理工社工团队工作的成效, 2010年,社工团队获共青团江苏省委优秀志愿服务奖称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认为团队的工作卓有成效,在2013年4月雅安地震后,再次邀请南理工社工团地进驻雅安灾区进行志愿服务。自此之后,社工团队每年定期进行两地的工作回访,完善和跟进相关问题,一直延续至今。
张曙教授说,今后对天元小学的回访会一直延续,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社工团队都会进行专业的评估、分析和指导。家长、老师和社工姐姐有了一个约定:像今天这样的见面该多一些,你们要多回来看看!
是啊!回来,回家来!这是社工姐姐的第二个家。
是啊!这么多年,家长和老师们不是一直把社工姐姐当成家人么?即便是社工回南京多年后,偶尔还会收到家长快递来的香肠腊肉。小小的包裹里,飘着川地特有的风味,装着天元小学老师和家长沉甸甸的爱,装着川苏两地人民因灾结下的缘,因并肩克难结下的情……
交汇点记者 王拓 通讯员 葛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