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凝聚力
来源:本站作者:admin日期:2020-02-10 14:49:24浏览: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单位制,使得广大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在社区,而在其所工作的单位,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单位人逐步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由于缺乏动力,居民参与度不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社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社区凝聚力对社区发展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从满足居民需要、促进社区参与和建立预警机制三方面对如何增强社区凝聚力作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城市社区 社区发展 社区凝聚力 增强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大力促进社区发展。一般认为,所谓社区发展,概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确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1] 由于历史的原因,单位对人的“关怀备至”使得人们社区意识淡薄,特别是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老百姓从四合院搬进了高楼大厦,同住一处,不相往来,这无疑给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带来阻力。过去居民很少与社区联系,每一个人都被安排在一个单位里。单位是我国城市的基本组织形式,大多是一个小而全的社会,不仅是居民的职业场所,而且是他们的政治归属,福利载体。使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归属并依附于自己的工作单位,与社区没有紧密的隶属关系。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政企分开,社会事务逐渐转移到社区里来,社区居民也从以往的单位人转变成为社区人,社区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任务大为强化。社区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那种虚体转变成为实体。然而,广大社区居民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还不够高,社区缺乏凝聚力,这无疑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各种矛盾冲突较集中的地方。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社区凝聚力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社区凝聚力是由社区居民心想社区,心贴社区的向心力和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的聚合力所组成,[2]只有社区凝聚力的提高才能激发社区居民强烈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形成社区的认同与归属感,激起他们建设社区的热情,也只有这样,社区才能进步和和谐。所以,只有提高社区的凝聚力,社区才能和谐发展。
二、社区凝聚力对社区发展所起的作用
社区凝聚力是社区内部一切活动保持良性运行的基础,是社区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对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社区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其凝聚力的强弱对社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强化社区成员群体意识。凝聚力是群体意识形成的先决条件。群体意识是存在于行为人的脑海之中,那些对社区的组织、管理起导向作用的观念性意识起着由认识向主观意向转化的中介作用,决定着社区居民的日常行为。群体凝聚力的产生,可以强化群体意识,使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和认识等方面趋向一致。从而群体意识得以升华,社区凝聚力得以增强。
2、产生群体动力,激发社区居民建设社区的热情。凝聚力是群体动力产生的重要条件。一个群体驱动其行为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外部。即用严格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来规范全体人员行为的方向和增强群体的行为强度,借助外力产生群体动力。二是群体内部。由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通过领导集团采取特殊方式和手段健康引导,作用于全体成员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潜能。在群体动力的作用下,全社区成员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系社区建设和发展。然而,不管是外部动力还是内部动力都离不开社区凝聚力的支持。
3、解决社区矛盾。凝聚力是群体矛盾得以解决的基础条件。矛盾是普遍现象,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社区群体矛盾,有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利益分配上的等等方面的。如不正视这些矛盾并加以解决,势必产生内耗,破坏团结。凝聚力是化解矛盾的基础,它使消极转化为积极,在凝聚力的作用下,社区领导层自觉加强内部建设,密切党群与干群关系,理顺各种管理机制和各种关系,减少和避免发生由领导工作不周造成的矛盾。在凝聚力的作用下,广大社区居民在共同目标和利益一致的原则基础上,以大局为重,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主动化干戈为玉帛,各种矛盾在这个群体中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使社区有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如何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发展
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入,原来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统包统揽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开始逐渐分化并回归于社会及社区,社会成员也由原来的“单位人”属性逐渐向“社会人”过渡。[3]要使“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合理过渡,不仅要社区承担起原来由单位负责的社会福利、社会互动等任务,而且还要着力培育社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
1、努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提高他们对社区生活的满意度。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社区应该努力做到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第一,对社区内弱势群体的服务。通过邻里服务、组织自愿者等形式,在社区单位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弱势人群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困难,又可以增进邻里的感情,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第二,满足社区居民中层次需求。包括:(1)创建平安社区搞好社区治安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2)完善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社区中介组织是连接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桥梁。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了解信息的平台,另一方面又能逐步承接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成员的劳动保障、物业管理、就业等各种需求。(3)完善社区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满足社区居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2、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只有社区居民广泛、直接地参与和治理,才能逐步培育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使社区自身的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最充分的利用。[4][第一,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创造条件,使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参与的主体。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导致社区居民不能成为社区参与的主体。第二,社区的活动要尽量体现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吸引不同群体社区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建立专业的社区工作队伍。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干部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工作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的实际状况,因此对社区干部进行在职培训和上岗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中青年干部势在必行。
3、建立预警机制,努力解决社区内部不和谐因素,提高生活满意度,增强社区凝聚力。(1)建立社区社工援助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咨询服务平台,使其一方面成为居民了解信息的窗口,另一方面。解决居民的个人困扰和彼此间的矛盾。促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从而提高社区凝聚力。(2)完善社区组织建设。一方面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的密切联系,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领导班子。坚持定期开好居民代表大会,加强与社区居民的经常性联系。
四、参考文献
[1]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实务(初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李涵.中国社区及社区情感的历史追溯与实证研究[C]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 徐永祥.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于雷.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分享:
关键词:城市社区 社区发展 社区凝聚力 增强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大力促进社区发展。一般认为,所谓社区发展,概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确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1] 由于历史的原因,单位对人的“关怀备至”使得人们社区意识淡薄,特别是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老百姓从四合院搬进了高楼大厦,同住一处,不相往来,这无疑给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带来阻力。过去居民很少与社区联系,每一个人都被安排在一个单位里。单位是我国城市的基本组织形式,大多是一个小而全的社会,不仅是居民的职业场所,而且是他们的政治归属,福利载体。使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归属并依附于自己的工作单位,与社区没有紧密的隶属关系。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政企分开,社会事务逐渐转移到社区里来,社区居民也从以往的单位人转变成为社区人,社区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任务大为强化。社区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那种虚体转变成为实体。然而,广大社区居民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还不够高,社区缺乏凝聚力,这无疑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各种矛盾冲突较集中的地方。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社区凝聚力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社区凝聚力是由社区居民心想社区,心贴社区的向心力和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的聚合力所组成,[2]只有社区凝聚力的提高才能激发社区居民强烈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形成社区的认同与归属感,激起他们建设社区的热情,也只有这样,社区才能进步和和谐。所以,只有提高社区的凝聚力,社区才能和谐发展。
二、社区凝聚力对社区发展所起的作用
社区凝聚力是社区内部一切活动保持良性运行的基础,是社区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对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社区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其凝聚力的强弱对社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强化社区成员群体意识。凝聚力是群体意识形成的先决条件。群体意识是存在于行为人的脑海之中,那些对社区的组织、管理起导向作用的观念性意识起着由认识向主观意向转化的中介作用,决定着社区居民的日常行为。群体凝聚力的产生,可以强化群体意识,使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和认识等方面趋向一致。从而群体意识得以升华,社区凝聚力得以增强。
2、产生群体动力,激发社区居民建设社区的热情。凝聚力是群体动力产生的重要条件。一个群体驱动其行为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外部。即用严格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来规范全体人员行为的方向和增强群体的行为强度,借助外力产生群体动力。二是群体内部。由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通过领导集团采取特殊方式和手段健康引导,作用于全体成员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潜能。在群体动力的作用下,全社区成员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系社区建设和发展。然而,不管是外部动力还是内部动力都离不开社区凝聚力的支持。
3、解决社区矛盾。凝聚力是群体矛盾得以解决的基础条件。矛盾是普遍现象,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社区群体矛盾,有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利益分配上的等等方面的。如不正视这些矛盾并加以解决,势必产生内耗,破坏团结。凝聚力是化解矛盾的基础,它使消极转化为积极,在凝聚力的作用下,社区领导层自觉加强内部建设,密切党群与干群关系,理顺各种管理机制和各种关系,减少和避免发生由领导工作不周造成的矛盾。在凝聚力的作用下,广大社区居民在共同目标和利益一致的原则基础上,以大局为重,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主动化干戈为玉帛,各种矛盾在这个群体中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使社区有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如何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发展
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入,原来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统包统揽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开始逐渐分化并回归于社会及社区,社会成员也由原来的“单位人”属性逐渐向“社会人”过渡。[3]要使“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合理过渡,不仅要社区承担起原来由单位负责的社会福利、社会互动等任务,而且还要着力培育社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
1、努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提高他们对社区生活的满意度。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社区应该努力做到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第一,对社区内弱势群体的服务。通过邻里服务、组织自愿者等形式,在社区单位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弱势人群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困难,又可以增进邻里的感情,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第二,满足社区居民中层次需求。包括:(1)创建平安社区搞好社区治安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2)完善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社区中介组织是连接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桥梁。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了解信息的平台,另一方面又能逐步承接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成员的劳动保障、物业管理、就业等各种需求。(3)完善社区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满足社区居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2、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只有社区居民广泛、直接地参与和治理,才能逐步培育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使社区自身的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最充分的利用。[4][第一,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创造条件,使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参与的主体。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导致社区居民不能成为社区参与的主体。第二,社区的活动要尽量体现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吸引不同群体社区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建立专业的社区工作队伍。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干部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工作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的实际状况,因此对社区干部进行在职培训和上岗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中青年干部势在必行。
3、建立预警机制,努力解决社区内部不和谐因素,提高生活满意度,增强社区凝聚力。(1)建立社区社工援助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咨询服务平台,使其一方面成为居民了解信息的窗口,另一方面。解决居民的个人困扰和彼此间的矛盾。促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从而提高社区凝聚力。(2)完善社区组织建设。一方面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的密切联系,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领导班子。坚持定期开好居民代表大会,加强与社区居民的经常性联系。
四、参考文献
[1]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实务(初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李涵.中国社区及社区情感的历史追溯与实证研究[C]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 徐永祥.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于雷.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分享:
相关文章
- 2024-09-24玩转黏土,开启艺术之旅
- 2024-07-09从“种子”到“筷子” ,安庆市乐邻社工“谷谷爱·种子计划”吸引众多小朋友
- 2024-07-09太湖县举办“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
- 2024-07-09童真绘画,乐在其中